继续留遗产…
UPD2019.06.15: PDF版本链接
网页较大预警。如果公式解析不正确请刷新页面。长时间加载不出来建议打开PDF用Ctrl+S键下载到本地。流量访问请谨慎。
高考完继续留遗产…
整理了一下笔记,
也许是面向后来要补文化课的竞赛选手的。本来想高考前发出来的,结果本地Markdown语法和博客的Markdown语法解析不兼容,高考前不想浪费时间,现在花了较长时间调整可以放出来了。也是由于语法解析不兼容的缘故,已经尽可能修正了,最后Markdown排版还是有点小问题~~,凑合看吧~~。而且公式比较多,网页解析可能比较慢,稍等一会儿即可。
虽然自己挺菜的,不过感觉整理的比较全面,除了一些特别简单和特别超纲的知识点就没有涉及,可能存在少部分超纲内容,仅供参考(面向对象也许是全国I卷570 ~ 640吧,这个说不好~~,主要是高考之前也不敢乱说~~)。
免责声明:文章中存在错误是难免的~~,后果自负~~,欢迎大佬联系指正或默默走开。且据目前统计来看有较大概率出现错别字。化学选修只整理了物质结构与性质。
对于化学学科来说,对于记忆背诵的内容、规律性内容涉及较多。不过虽然化学题目题型和考察知识点相对固定,但例如26题对于实验操作的考察比较灵活,这些方面的概括和总结较少。建议…没啥建议,主要靠时间积累~~,或者听天由命~~吧。
高考加油!!!
UPD2019.06.24: 高考667分。所以面向对象也许是570 ~ 667(雾)。
化学常识
-
石油工业
石油的主要成分: 烷烃、环烷烃、芳香烃。
石油的常压分馏(物理变化): 石油气、直馏汽油、煤油、柴油、蜡油、润滑油、重油。
重油的减压分馏(物理变化): 重柴油、润滑油、凡士林、石蜡、沥青。
重油的裂化(物理、化学变化): 辛烷()、辛烯()等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、裂化汽油。
直馏汽油与石油气的裂解(物理、化学变化): 甲烷()、乙烯()、丙烯()等气态烃。乙烯是主要产物。
直馏汽油的重整(化学变化): 芳香烃。
-
煤工业
煤: 含CHONSOSiAlCaFe等元素的多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混合物。
煤的干馏(物理、化学变化):
煤的气化(物理、化学变化): 产生水煤气。 。
煤的液化(物理、化学变化): 加直接液化产生液体燃料,先气化再高温产生甲醇。 。
-
硅物质
制玻璃: 石灰石()、纯碱()、石英()。
制钢化玻璃: 与玻璃原材料、成分完全相同,只是制造方法不同。
制水泥: 石灰石()、黏土(主要是)。
制陶瓷: 黏土(主要是)。
产品: 石英、脉石、水晶、玛瑙、光导纤维();半导体芯片、太阳能电池(晶体);泡花碱();水玻璃();硅胶();耐高温陶瓷()。
-
碳物质
-
能源:
-
一次能源: 直接从自然界获取。太阳能、风能、化石燃料、地热能、潮汐能等。
二次能源: 人工改造。电能、氢能、石油加工、煤加工等。
-
常规能源: 化石燃料、石油加工、煤加工、水力。
新能源: 太阳能、风能、核能、地热能、潮汐能、氢能、生物质能、乙醇汽油、可燃冰等。
-
可再生能源: 太阳能、风能、氢能、生物质能、乙醇汽油等。
不可再生能源: 化石燃料、核能等。
-
绿色能源: 不污染。氢能、潮汐能、太阳能等。
清洁能源: 污染小。核能、天然气、可燃冰等。
不清洁能源: 污染大。化石燃料。
-
-
纤维
-
物质俗名:
生石灰:; 石灰乳/石灰水/消石灰/熟石灰:; 石灰石/大理石:; 草木灰:; 苏打/纯碱:; 小苏打:; 烧碱:; 胆矾:; 绿矾:; 明矾:; 石膏:; 热石膏:; 重晶石:; 芒硝/朴硝:; 石英/脉石:; 硅胶:; 泡花碱:; 水玻璃:; 刚玉:; 漂白粉:; 84消毒液:; 碱石灰:; 电石:; 冰晶石:; 铁锈:; 铜锈/铜绿:; 王水:; 可燃冰:; 水煤气:; 合成气:; 黄铜矿:; 倭铅:; 朱砂:; 脂水:石油; 硝石:; 硇水:; 黑火药:; 石蜜:蔗糖;
-
胶体: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之间的分散系。
常见胶体有: 胶体、胶体、淀粉溶液、蛋白质溶液、豆浆、鸡蛋清、血液等。
为直径 的粒子,不一定是胶体。
-
自然界中不存在单质的元素: 。
-
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: 。
与反应方程
- ,常温,室温。
- 反应方程:
- 拆不拆
- 可逆号
- 溶液颜色
- 离子反应比,EBE,MBE
- 氧化性顺序和是否过量
- 溶液酸碱性条件,产物和环境、反应物、产物之间是否反应
- 弱酸电离分步,强酸不分步,碱不分步,固体、非水溶液不电离
-
- 及物质状态
- 可逆反应、不彻底反应、暗含反应
- 溶剂分子
- 普通氧化还原与归中歧化
- 氧化还原顺序
化学实验
- 物质的检验
物质 | 试剂(+有顺序,《》括号内为排除物质) | 现象 |
---|---|---|
下层显紫色(橙红色) | ||
淀粉 | 变蓝 | |
产生黄色(淡黄色)沉淀,不溶解 | ||
起初无现象,加入后显紫色(橙红色) | ||
产生白色沉淀,不溶解 | ||
溶液变为血红色 | ||
普鲁士蓝沉淀 | ||
苯酚 | 溶液变为紫色 | |
起初无现象,加入后溶液变为血红色 | ||
滕氏蓝沉淀 | ||
紫红色褪色 | ||
红色试纸变蓝 | ||
起初无现象,加入后产生白色沉淀,不溶解 | ||
起初产生白色沉淀,加入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《》,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| ||
起初产生白色沉淀,加入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,能使品红溶液褪色《》 | ||
先产生白色沉淀,一段时间后溶解 | ||
产生白色(或淡黄色、黄色)沉淀,不溶解 | ||
清洗的洁净丝蘸取溶液酒精灯外焰加热,黄色火焰 | ||
清洗的洁净丝蘸取溶液酒精灯外焰加热,透过蓝色玻璃片观察,紫色火焰 | ||
点燃,蓝色火焰,干冷烧杯内出现液滴《》,内壁石灰水变浑浊《》 | ||
黑色固体变红,澄清石灰水变浑浊《等其他还原性气体》 | ||
溶液 | 产生黑色沉淀 | |
湿润的试纸 | 试纸变黑 |
-
化学仪器:
-
烧瓶: 圆底烧瓶(承装液体不超过2/3)、平底烧瓶(不能加热,不用铁架台)、蒸馏烧瓶(有支管、用于蒸馏制气体)、三颈烧瓶(用于反应、混合)。
-
冷凝管: 直形冷凝管(必须斜用或平用)、球形冷凝管(可以竖用,用于冷凝回流一般气体)、蛇形冷凝管(一般竖用,用于冷凝回流沸点很低的有机物或冷凝有毒气体)。
-
直接加热: 试管(倾斜,加热时液体不超过1/3)、蒸发皿(玻璃棒搅拌,用坩埚钳夹取)、坩埚(在泥三角上加热,用坩埚钳夹取)。
石棉网加热: 圆底烧瓶、锥形瓶等大型玻璃仪器。
-
漏斗: 普通漏斗、球形分液漏斗、梨形分液漏斗(可用于萃取)、长颈漏斗(可用于平衡气压,使用时必须伸到液面以下)。
-
瓶: 集气瓶(盛装气体)、细口瓶(盛装液体)、广口瓶(盛装固体)。
玻璃塞: 不能用于碱性物质。橡胶塞: 不能用于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溶剂。
-
干燥管: 球形干燥管(固体)、U形干燥管(液体或固体)。
常见干燥剂: 浓(酸性干燥剂)、固体(酸性干燥剂)、碱石灰(碱性干燥剂)、无水(中性干燥剂,不能干燥)、无水(中性干燥剂,万能干燥剂)、无水(中性干燥剂、有机干燥剂)、无水(中性干燥剂、有机干燥剂)。
-
滴定管: 酸式滴定管(玻璃旋钮): 不能用于碱性物质。碱式滴定管(橡胶管): 不能用于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溶剂。
注意滴定管读数下大上小,精确到。
-
表面皿: 加大液体表面积,从而加快蒸发,不能加热。常用于放置试纸。
-
干燥器:
-
需要验漏的仪器: 容量瓶、分液漏斗、滴定管。
-
书写时要写规格()的仪器: 量筒、容量瓶。
-
-
容量瓶
容量瓶注意书写规格: 。
操作流程:
-
验漏: 加水,塞好瓶塞,倒立瓶塞周围无水漏出,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后塞紧,再倒立检查无水漏出。
-
计算
-
称量(天平、药匙)或量取(量筒)
-
溶解或稀释: 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或稀释,玻璃棒搅拌,冷却。
-
移液: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,玻璃棒引流。
-
洗涤: 洗涤烧杯,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内,次。
-
定容: 先玻璃棒引流加水至刻度线下处,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。
-
摇匀: 左手顶在瓶塞,右手五指轻托平底,反复颠倒上下摇匀。
-
-
酸碱中和滴定
滴定管注意书写酸式还是碱式,读数精确到。
操作流程:
-
验漏: (关闭活塞)装水至水零刻度线,直立静置不漏水(,将旋钮旋转后再直立静置不漏水)。
-
洗涤、润洗、装液: 先至零刻度线上,再排除部分溶液以排出气泡,排出后液体液面可以在零刻度线下任何位置。
-
锥形瓶洗涤、装液、加入指示剂: 石蕊(),甲基橙(),酚酞()。滴定终点生成盐时溶液呈酸性条件就选择甲基橙,呈碱性条件就选择酚酞,呈中性条件都可以选择,但是一般不使用石蕊(变色不明显)。
-
滴定: 左手控制活塞,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,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及滴定流速,接近滴定终点时一滴一摇。
滴定终点: 中和生成盐。此时不一定等于7。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后锥形瓶中发生变色,且半分钟内不恢复。
-
重复试验3次取平均值,要去掉差距特别大的数据。
-
-
萃取
萃取分液条件: 萃取物质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,萃取剂和原溶剂不相容,萃取剂和原溶质、原溶剂均不发生反应。
萃取后先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中放出,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。
注意使瓶塞上的凹槽对准小孔以平衡气压。
-
启普发生器
使用条件: 固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,无需加热,固体与液体不剧烈反应,固体不溶,固体保持块状。
常见: 制; 制; 制。
-
注意检查装置是否通气(内外气压是否平衡)。
-
注意检查是否有尾气处理装置。
-
先通气再点燃酒精灯(排出空气);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气(防止降温倒吸)。
-
饱和作用
- 去除中(可以抑制与可逆反应,而极大,不受浓度影响)。
- 制时做缓冲液减缓反应速率。
- 与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(可以抑制与可逆反应,减少损耗,促进和反应)。
- 降低酯类、蛋白质的溶解度,增大水层密度,有利于萃取分液。
- 结晶
- 蒸发结晶: 加热至大量晶体析出,余热蒸干。适用于析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纯净固体。
- 冷却结晶: 蒸发浓缩至少量晶体析出(或形成晶膜),冷却结晶过滤。适用于析出结晶水合物、易水解、高温易分解、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固体(如提纯混有杂质的)。
- 趁热过滤: 加热至大量晶体析出,保温过滤。适用于析出类物质,或区分不同溶解度的混合固体(如提纯混有杂质的)。
- 洗涤
-
冷水: 适用于不溶于水物质。可以去除固体表面杂质,低温降低物质溶解损失。
-
热水: 适用于不溶于水物质,溶解度类。可以去除固体表面杂质,高温降低物质溶解损失。
-
有机溶剂: 适用于易溶于水而微溶或难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。可以去除固体表面杂质,去除,方便干燥,减少物质溶解损失。
-
同离子饱和溶液: 适用于对产率要求高而对纯度要求不高的物质。可以提高产率,减少物质溶解损失。
-
酸/碱溶液: 适用于不溶于酸/碱的物质。可以去除固体表面易溶于酸/碱的杂质,抑制水解。
周期律与物质性质
-
周期律性质:
-
原子半径: 向左下方向增大。(层数多半径大、同层质子多半径小)。原子半径一般不考虑稀有元素,所以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是。
-
离子半径: 层数多半径大;层数相同,质子多半径小;同一元素电子多半径大。例: ,,。
-
金属性: 向左下方向增大。(左下方失电子能力增强)。
-
非金属性: 向右上方向增大。(右上方得电子能力增强)。
-
金属单质还原性: 向左下方向增大。(左下方失电子能力增强)。
-
金属离子氧化性: 向右上方向增大。(右上方失电子能力减弱)。
-
金属还原性顺序:
-
非金属单质氧化性: 向右上方向增大。(右上方得电子能力增强)。
-
非金属离子还原性: 向左下方向增大。(左下方得电子能力减弱)。
-
非金属氧化性顺序:
-
金属单质熔沸点: 向右上方向增大。(右上方原子半径小,键长短,金属键键能大)。例: ,。
-
非金属单质熔沸点: 首先判断晶体类型,相同类型向下方增大。(下方相对分子质量增大)。例: 。
-
非金属氢化物熔沸点: 首先判断氢键,相同情况向下方增大。(氢键提高熔沸点,下方相对分子质量增大)。氢键影响: 沸点: ;熔点: 。其余例: 。
-
金属氢化物稳定性: 向左上方向增大。(同周期左侧金属性强,但同主族向下时原子半径大,键长长,键能小,分子稳定性低,因此左上方稳定)。,。
-
非金属氢化物稳定性: 向右上方向增大。(右上方原子半径小,键长短,键能大,分子稳定性高)。例: ,。
-
非金属氢化物酸性: 向右下方向增大。(同周期右侧非金属性强,酸性增强,但同主族向上时原子半径小,键长短,键能大,难电离,因此右下方酸性强)。例: ,,。
-
金属最高价水化物碱性: 向左下方向增大。(左下方金属性强,碱性增强)。例: ,。
-
非金属最高价含氧酸酸性: 向右上方向增大。(右上方非金属性强,酸性增强)。例: ,。
-
-
金属活动性
K,Ca,Na | Mg | Al | Zn,Fe,Sn,Pb | Cu | Ag | Pt,Ag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与反应 | √ | (g) | (g) | ||||
碱性 | 强碱 | 弱碱 | 两性 | 弱碱 | 弱碱 | ||
工业冶炼 | 电解氯化物 | 电解氯化物 | 电解氧化物 | 热还原法 | 热还原法 | 热分解法 | 天然 |
与普通稀酸反应 | ,不与反应 | ||||||
与稀反应 | , | ||||||
与浓反应 | 钝化, | 钝化, | |||||
与浓反应 | 钝化, | 钝化, | . |
-
元素与物质的分类
-
强酸: 。
强碱: 。
-
简易氧化性顺序: 。
-
酸性表
酸性表靠前的 较大,酸性一般较强。前面的物质可以给后一个物质的根离子提供。
例如,由于,所以 且 。
对于非酸根出现在酸性表中: 前面的物质可以给后一个物质的根离子提供,或从后一个物质的根离子中直接或间接获得,类似于氧化性顺序中一个物质下降一个价态。当然,这只表示这种反应很可能发生,与它是否发生和进行程度大小无确定关系。
如代表了可以从中获得,故反应 可以发生。
对于和,强酸分子如说明可以给提供,即 ,说明属于强酸。
而说明可以从中获得(或给提供),即 可以发生,说明属于弱碱(实际是中强碱,总之不是强碱)。
但是由于其他原因,例如因为溶解度较小,虽然有,但是 。再例如虽然虽然在前面,但是比起水解,更容易发生的是一个特殊的络合反应 ,故实际上水解程度不大。
-
溶解度
易溶离子: 等。
沉淀物质: ,,,,,,。
根据浓度讨论物质: 。
易混淆易溶物质: 。
彻底水解物质: 与组合,。
-
-
与
(侯氏制碱法,)
-
电石
-
-
-
单质: 无色无味气体,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。
(高温高压催化剂)
(淡黄色固体)
(棕色固体)
-
与
(总反应,不能一步发生)
(单独与不反应)
-
: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,溶于水。
(产生大量白烟)
(产生大量白雾)
(检验泄露)
(红热铂丝催化通空气下,产生红棕色气体和白烟)
(实验室制)
-
: 为易挥发无色液体,浓硝酸具有氧化性、漂白性。硝酸盐大多不稳定,易分解。
(常温钝化)
与蛋白质发生黄色反应(苯的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)
(溶液见光分解,用棕色细口瓶盛放)
-
-
-
单质: 银白色固体,熔点低,密度小,用煤油或石蜡保存。
(白色固体)
(淡黄色固体)
(无色固体)
(工业制取)
(冶炼)
(冶炼,虽然反应可逆但是蒸汽逸出促进反映正向移动)
(在空气中的氧化)
-
-
-
单质: 密度小的银白色固体。
(耀眼白光)
(耀眼白光,黑色固体)
(工业制取)
-
单质: 密度小、熔沸点低的银白色金属,导电性、延展性好。
(在纯氧中燃烧,耀眼白光,放热)
(工业制)
(助燃)
(冶炼贵重金属)
(溶液中用)
-
: 熔点高、硬度大、难溶于水的无色固体。